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不是我说,年轻人群体到底怎么看AI、用AI啊???

现在摆在眼前的有这样一份调研数据,给我们更直观的答案。参加调研的年轻人群们——

一方面呈现出与新技术共生的状态。

超九成已习惯在工作学习时使用AI辅助创作;约两成年轻人已经通过AI赚到钱。

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在使用AI获取情绪价值。

超七成愿意和AI虚拟人做朋友,约六成年轻人拥有虚拟伙伴,参与调研的Z世代人均1.8个AI朋友;此外,超八成在AI辅助下建立了真实关系。

当然了,也有约四成存在“AI焦虑”。

但总体而言,当AI逐渐成为水电气一样的基础设施,年轻一代正积极寻找自身的明确坐标和使用新技术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以上,来自Soul App旗下Just So Soul研究院梳理总结的《2025 Z世代AI使用报告》。今年是该研究院第二次面向年轻群体发起AI相关调研,共回收3680份有效反馈。

该报告聚焦年轻人对AI认知和使用的改变,以及这种变化背后个体如何重塑与新技术相处的范式。

仅3.6%的年轻人表示“AI帮助不是很大”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提出着名的“科技三定律”,指出了不同代际对新技术的态度和主动性。

其中一条是: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AI发展迅猛的当下,正处于这个年龄跨度的是Z世代(包含95后、00后),他们也明显呈现出与新技术共生的状态。

作为AI原生代(AI Native Generation),他们对AI的认知深入程度快速提升,并且与AI技术的互动如同呼吸般自然,在高频使用中驱动新的学习、工作、消费行为产生。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特别是伴随着DeepSeek的破圈和AI应用的进一步普及,现阶段,年轻人对AI的认知和了解不断拓展。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Z世代中对AI技术非常了解(包含从事相关行业、研究或熟练使用相关产品)的群体占比为23.8%。

而根据《2024 Z世代AIGC态度报告》,一年前,这个群体占比仅为3.53%。

了解AI的同时,年轻人更是将AI快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当下最主要的四大AI功能使用场景分别是:

  • 工作/学习时的效率辅助工具(55.6%)
  • 创意支持、灵感辅助(39%)
  • 娱乐休闲例如和AI虚拟角色互动获得情感陪伴(38.9%)
  • 辅助社交和人际关系例如生成适合的互动话术(32.8%)

在接受调研的年轻人中,95%的年轻人已经习惯在工作学习时使用AI辅助创作,其中55.4%会频繁使用。

而且从不同的代际对比分析来看,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基本上越年轻越频繁在生活中使用AI。

在使用AI对工作生活产生具体的提效评估上,近八成参加调研的年轻人表示AI提升超50%工作学习效率。

其中,30.8%认为AI的使用为自身的工作学习带来了非常大的提升,几乎实现了100%提效;仅有3.6%的年轻人表示“没有明显提升,AI的帮助不是很大”。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男生频繁使用AI获得情感陪伴比例更高

在通过AI赋能工作、创造经济价值外,AI还通过情感陪伴带来情绪价值,这正成为AI应用的另一大主题。

经典科幻电影《Her》中的情节——人类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产生了特殊的情感链接,正在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下走进现实。

根据此次调研,近四成年轻人每天使用AI产品获得情感陪伴。

其中,“非常频繁,每天使用多次”和“比较频繁,每天使用一次”的选择占比分别为22.1%和20.8%,仅5.5%的年轻人表示对AI陪伴类的产品不感兴趣。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特别是和传统观念中“女性更需要AI获得情感陪伴”的认知不同,数据显示,男频繁使用AI获得情感陪伴比例更高,两者比例分别为45.6%(男)和37.2%(女)。

在AI陪伴深入年轻人的情感、社交生活的背后,一方面,在个体高速原子化的趋势下,年轻一代亲缘、地缘等传统社交关系式微,AI成为低门槛构建社交网络的有效方案之一。

另一方面,伴随着大模型推理、感知、交互能力的突飞猛进,正在实现AI与人情感交互的自然、流畅、拟人性,真正实现了为个体带来情绪反馈和情感支持。

技术能力的飞跃也推动了Soul “虚拟伴侣”等AI陪伴类产品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应用的普及和年轻一代对AI实现人机交互认知的改变。

此次调研结果表明,71.1%的年轻人表示愿意和AI做朋友,建立情感链接。

对比《2024 Z世代AIGC态度报告》,一年前,选择愿意和AI做朋友的年轻人比例为32.8%。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接受调研的年轻人中,有超过六成表示拥有正在或曾经聊天互动的虚拟伙伴,38.8%则表示没有虚拟伙伴,整体来看,参与调研的Z世代人均拥有1.8个AI朋友。

在和AI互动的年轻人中,有26%认为目前的AI产品能够完全满足自身的情感诉求,45.7%则表示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仅5.9%认为完全不能满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AI情感互动表现越来越突出、大众对人机互动接受度大幅提升的当下,围绕“AI是否会带来虚拟关系沉迷”的讨论也逐渐频繁。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在年轻人看来,AI社交同样有效赋能了现实中的真实关系网络。

报告显示,超八成年轻人表示在AI辅助下建立了真实关系。

具体的主要方式包括了:

  • AI帮助生成更合适有趣的反馈,和对方顺利聊天破冰(43.6%)
  • AI帮助提供了话题建议和情感咨询/支持,让双方持续聊天,沉淀关系 ”(39.9%)
  • AI帮助匹配到了兴趣相投的人,成为了现实朋友(37.7%)
约两成年轻人已经通过AI赚到钱

作为现阶段新质生产力的代表,AI的快速发展正带来各大产业颠覆式的发展,也将深刻影响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

身处时代发展洪流中,年轻人如何应对新情况?面对“未来我会被AI取代吗?”“我能做些什么找到新的生存之法?”这些现实问题,年轻人又会怎样行动起来?

调研显示,面对是否正在或曾经经历AI带来的焦虑这一问题,有13.5%的年轻人表示“经常焦虑”,23.2%选择“偶尔感到焦虑”,而“不太焦虑”和“完全不焦虑”的比例为36.8%和26.5%。

超九成年轻人工作学习离不开AI,人均还有1.8个AI朋友丨Soul

在感到焦虑的群体看来,不安的主要因素为,“担心AI会让虚假消息泛滥,让人被误导”(37.1%),“担心AI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威胁”(37%),“担心AI技术发展过快,自己无法跟上”(33%)和“担心AI取代我的工作”(28.6%)。

而不太焦虑的年轻人则认为,“AI是可以利用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46.8%),“AI目前局限性还很大,比如无法替代人的创造力和情感”(36.7%),“AI的发展可以带来更多便利和新的工作机会”(32.9%)和“我正在主动学习AI技术,保持竞争力”(29.6%)。

同时,可以看到年轻一代正通过主动学习AI、拥抱AI,以应对“AI焦虑”,找到发展新阶段中的新机会。

有59.2%的年轻人表示已经看见或者相信AI技术的发展会催生新的职业,22.4%认为AI很适合帮人开展副业。

此外,15%受访者表示已经在从事AI相关职业,还有72%很愿意尝试AI相关的新职业。

令人振奋的是,此次调研中,19.9%的年轻人表示已经通过AI赚到钱,而在2024年的调研中,这个数据为14.18%。

当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AI创造了实际的收益,收获了AI带来的情感陪伴,提升个人生活的幸福感,AI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人脑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nao.com.cn/4089.html

(0)
人脑网的头像人脑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午4:55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午4:56

相关推荐

  • 又一上海人形机器人加入开源!全套图纸+代码,来自傅利叶

    上海人形机器人玩家傅利叶,首款开源产品来了! 刚刚,发布小·人形机器人——FourierN1 本体采用紧凑型硬件架构设计,身高131cm,体重38公斤,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 实测中可实现最快3.5m/s奔跑 在户外跑起来是酱婶儿的: 踢足球也不在话下: 另外15-20cm上下楼梯(盲走)、撑地爬起、单脚站立、15-20°上下斜坡等任务都能稳定完成。 据了解…

    2025年4月12日
    900
  • 8招教你快速打造作品的『全栈设计感』

    你,也可以成为“UI+交互+用户体验+跨界设计”综合能力的设计师。

    2017年4月17日
    1824
  • 生数科技廖谦:多模态技术定将催生全新内容平台,实现完全个性化

    多模态生成技术持续突破内容创作的边界。 生数作为多模态领域的明星玩家,所提供的技术正推动AI视频创作进入系统性可用新阶段。 在本次第三届AIGC产业峰会上,生数科技产品副总裁、Vidu产品负责人廖谦分享了这样的观点: 为了完整体现廖谦的思考,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对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启发。 中国AIGC产业峰会是由量子位主办的A…

    2025年4月18日
    1100
  • RAG性能暴增20%!清华等推出以笔记为中心的深度检索增强生成框架

    在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广泛应用于问答、对话等任务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外部知识、提升模型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与解答能力,成为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方向的核心挑战。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九星(AI9Stars)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项全新的适应式RAG方法——DeepNo…

    2025年4月29日
    800
  • o3/o4-mini幻觉暴增2-3倍!OpenAI官方承认暂无法解释原因

    OpenAI新模型发布后,大家体感都幻觉更多了。 甚至有人测试后发出预警:使用它辅助编程会很危险。 具体来说,它经常捏造从未运行过的代码返回结果,在被质问时找理由狡辩,甚至还会说是用户的错。 当大家带着疑问仔细阅读System Card,发现OpenAI官方也承认了这个问题,与o1相比o3幻觉率是两倍,o4-mini更是达到3倍。 并且OpenAI只是说“需…

    2025年4月21日
    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